俗話說,生恩不如養恩大,養育之恩大于天,
對于6歲的孤兒謝潭來說,尤其懂得這句話的道理,
1998年,謝譚被一代 「相聲大師」姜昆收養,從此改名為姜河,
為了收養姜河,姜昆不顧妻子的反對,更不惜和親生女兒鬧翻,
如今24年過去,姜昆是否會后悔當初的決定?養子姜河又待他如何呢?
01
1968年,18歲的姜昆離開了家鄉北京,
坐上了前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綠皮火車,
這一年,他響應毛主席的號召,成為了一名下鄉知識青年,
那趟火車上有十幾位下鄉青年,大家正熱熱鬧鬧地表演才藝,
唯獨姜昆默不作聲,安靜地坐在角落里寫寫畫畫。
這一幕,被同在一節車廂的李靜民盡收眼底,
正當她滿心疑惑時,姜昆把寫好的紙條遞給了正在唱歌的同志,
不一會兒,一首旋律優美、高亢嘹亮的歌曲響徹了整個車廂,
李靜民不由得心想:「這個男孩實在太有才華了」,
從那時起,李靜民就開始對姜昆心生好感,兩人的緣分就此注定。
到了兵團以后,姜昆和李靜民都被分到了宣傳隊伍工作,
李靜民是獨唱歌手,姜昆擅長相聲和寫詞,
兩人經常在舞台上搭檔演出,一來二去后拉近了距離,
志同道合又互生愛慕的兩人,順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,
八年艱苦的知青歲月結束后,姜昆和李靜民回到北京領證結婚。
結婚一年后,兩人就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姜珊,
此時的姜昆剛被調入中國廣播說唱團,師從馬季學習相聲和表演,
在恩師的教導下,姜昆先后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相聲作品,
事業和家庭的雙豐收,讓他整個人都籠罩在甜蜜的氛圍里。
為了支持丈夫的事業,李靜民選擇專心在家相夫教子,
有了妻子的幫助,姜昆的相聲事業突飛猛進,節節高升,
1982年,姜昆和侯寶林首次將北方曲藝帶到了香港,演出引起轟動,
1983年,姜昆擔任春晚主持人,同時表演了《錯走了這一步》等節目,
之后的幾十年里,姜昆更是22次登上春晚,成為了一代相聲名家。
02
在姜昆打拼事業的同時,女兒姜珊也在茁壯地成長,
姜珊從小就有過人的音樂天賦,4歲就能流利地彈奏鋼琴,
還有一副優美動聽的嗓音,這讓姜昆和李靜民倍感欣喜,
11歲時,姜珊參加北京市中學生藝術家,以一首《春天頌歌》奪冠,
看到女兒身上藏著巨大的潛能,姜昆決定花精力好好培養她。
姜珊喜歡唱歌,姜昆就請來好友彭麗媛、那英等人到家中親自輔導,
1992年,姜珊登上央視元旦晚會,演唱了主題曲《祝福明天》,
姜珊立馬紅遍了大江南北,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童星,
然而與此同時,姜昆也發現女兒變得越來越「浮躁」,
不愿意花時間在學習上,成績也一落千丈,愈發喜歡炫耀攀比。
女兒的這些變化,讓姜昆和李靜民憂心忡忡,
姜昆後來說:「女兒好像過早進入到一種名利場當中去了」,
身為圈中人,姜昆知道娛樂圈是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,
過早接觸娛樂圈,會對女兒的人生觀和成長造成負面影響,
因此,他決定叫停女兒的「歌星夢」,讓女兒回到學校安心讀書。
對于父親良苦用心的決定,年幼的姜珊還不能理解,
她哭著抗議道:「別的父母有這樣的女兒,高興還來不及呢,您怎麼讓我退出?」
面對女兒的眼淚,姜昆依然態度堅定,堅決讓她退出娛樂圈,
1994年,為了給女兒換個全新的環境,擺脫浮躁的心氣,
姜昆在和李靜民商量之后,把女兒送到了澳大利亞留學。
被鮮花和掌聲包圍下長大的姜珊,根本不適應在國外的生活,
巨大的心理落差讓姜珊格外想家,也更加怨恨父親的「狠心」,
當父母一起到澳大利亞看望她時,姜珊也只和母親說話,
對父親總是一副愛答不理的樣子,甚至沒有正眼看過父親,
面對女兒的冷漠,姜昆心里有苦難言,更不知道如何是好。
1997年,姜珊從高中畢業后考入美國一所名校,攻讀電影制片專業,
李靜民思念女兒心切,便飛去美國陪姜珊繼續求學,
姜昆一個人留在國內,家里頓時變得冷清下來,
沒想到一年后,姜昆竟在命運的安排下遇到了他的第二個孩子,
這個孩子的到來,徹底改變了姜昆的生活,還掀起了一次不小的風波。
03
1998年10月,中國廣播說唱團到福利院開展「送溫暖」活動,
活動的內容是帶一個孤兒回家住7天,讓孤兒感受家庭的溫暖,
身為團長的姜昆率先垂范,一眼就注意到了一個最瘦削、安靜的孩子,
6歲的謝譚抬起頭,用飽含期待的眼神回應了姜昆的注視,
仿佛從那一刻開始,兩人的這段父子緣分就已經注定了。
把謝譚帶回家后,姜昆開始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,
帶他去吃好吃的,給他買新衣服,牽著他的手玩游戲,
姜昆還會親自給他洗澡、做飯,晚上邊講故事邊哄他入睡,
在這個家里,年幼的謝譚第一次體會到了父愛的感覺,
這短短的7天,是他目前為止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。
謝譚是個懂事的孩子,總會甜甜地叫一聲「姜爸爸」,
姜昆有工作要忙時,謝譚就會乖乖地不打擾,還會幫忙做家務,
看著懂事到令人心疼的謝譚,姜昆的心里泛起了一陣漣漪,
7天的相處下來,兩人的感情愈發深厚,開始依賴彼此,
謝譚也不再像剛來時那樣拘謹,只要和「姜爸爸」在一起,
就會抱著他不放手,還會撲到姜昆懷里撒嬌取鬧。
正是因為女兒姜珊不在身邊,父女之間又有太多的隔閡,
姜昆不自覺地把謝譚當成了小時候的女兒,對他傾注了所有的父愛,
有了謝譚的陪伴,姜昆的生活也不再那麼單調無趣,
7天時間轉眼即逝,很快就到了兩人分別的日子。
第8天早上,謝譚早早地起床收拾好行李,給自己穿好了衣服,
等姜昆起床時,謝譚正安靜地坐在沙發上,瘦小的身影格外落寞,
當看到姜昆時,謝譚瞬間紅了眼眶,
只見他鼓起勇氣問道:「姜爸爸,我可以留下來嗎?以后我會好好孝順您」,
面對這個可憐的孩子,姜昆的心早已被融化,點頭答應了下來。
姜昆打電話給福利院,告知自己打算正式領養謝譚,
他還讓謝譚跟著自己姓,給他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——姜河,
辦完所有手續后,姜昆正想著該如何告訴妻女,才更能讓她們接受,
可還沒等他自己開口,外界就先掀起了一陣流言,
不少捕風捉影的媒體紛紛造謠,說姜昆在外面有了一個私生子。
這些流言愈演愈烈,很快就傳到了遠在海外的李靜民耳邊,
急性子的她立刻買了機票飛回國,打算當面把這事問清楚,
等到回到家中,李靜民才從姜昆口里得知了事情的原委,
雖然松了一口氣,但在看到突然出現在家里的小男孩時,
李靜民還是不由得皺起眉頭,對姜昆說:「這麼大的事情你跟我商量了嗎?你也不想想,我們都五十多歲的人了,哪有精力再去照顧一個小孩?」
女兒姜珊得知此事后,也氣得回國和父親大吵一架,
父親當年對自己如此「狠心」,現在卻對一個收養的男孩百般疼愛,
姜珊哭著質問父親:「是不是不想要我這個女兒了?」
姜昆氣得一巴掌打了過去,這讓父女之間的隔閡更深了,
姜珊再次飛回了國外,李靜民則留下來和姜昆、姜河一起生活。
妻子和女兒的強烈反對,絲毫沒有動搖姜昆的決心,
他耐心地給妻子講述了姜河的身世,以及他的懂事和乖巧,
可李靜民一時還是難以接受這個孩子,開始和這對「父子倆」慪氣,
就算姜河對著她喊「媽媽」,李靜民依然不吭一聲,
姜河主動找她說話,她也是冷著臉,甚至砰一聲把門關上。
04
後來談及這段往事,李靜民說:「我出國大半年回來,姜昆卻好像一點都不想念我,連看都不看我一眼,一門心思撲在那個男孩子身上」,
她想去國外和女兒在一起,但又想到女兒身邊也有了男朋友,
李靜民瞬間感覺自己被「拋棄」了,只有她什麼都沒有,
在抑郁的心情籠罩下,李靜民對養子姜河自然沒有好臉色。
好在作為一個在福利院長大的孩子,姜河非常懂得察言觀色,
他明白養母并不討厭自己,只是她也需要有人關心和愛護,
他知道只要自己足夠殷勤,就一定能討得養母歡心,
除了每天幫忙做家務,姜河還會整天圍在李靜民身邊轉,
她一回家,姜河就主動上前遞水、送鞋,還會幫養母捏肩捶腿,
只要一見到李靜民,姜河就會甜甜地一口一個「媽媽」。
一段時間的相處下來,李靜民也逐漸被姜河打動了,
她不僅開始關心姜河,還會去學校給姜河開家長會,
姜昆平時工作很忙,李靜民更多地承擔了照顧姜河的責任,
有一次,姜河在家突發支氣管炎,臉色發紫、渾身顫抖,
李靜民連忙把他送到醫院,還在病床前守了他一個晚上,
看到滿臉憔悴和心疼的養母,姜河感動得一塌糊涂。
從此之后,姜河正式成為了這個家的一份子,
在養父母的悉心照料下,姜河每一天都在健康快樂的成長,
但隨著年齡增長,姜昆就發現姜河的學習成績始終上不去,
在想盡各種辦法補習后,姜河還是在學校里「吊車尾」,
正當姜昆愁眉苦臉時,突然看見姜河在家里活蹦亂跳的樣子,
「咻」地一下就從樓梯扶手上滑下來,身手非常靈活,
姜昆便靈機一動:「走不了學習這條路,可以去學雜技啊」。
2002年,姜昆把姜河送到沈陽民族藝術學院,學習雜技表演,
高強度的練功生活,讓姜河苦不堪言,身上經常青一塊紫一塊的,
姜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,但還是鼓勵兒子要堅持下去,
他對姜河說:「好好練雜技,將來我會帶你上春晚」,
聽完父親的話,姜河再苦再累也咬牙挺了過去,苦練各種雜耍技藝。
2004年的春晚,姜河表演了雜技節目《空中轉盤》,
表演結束后,父子倆在后台緊緊相擁,高興得熱淚盈眶,
姜昆還領著姜河在后台轉悠,逢人就介紹:「這是我兒子」,
他的臉上寫滿了對兒子的自豪,以及把兒子培養成才的欣慰。
2007年,姜河在轉眼間也長成了15歲的少年,
他想要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,以及他們為什麼拋棄自己,
得知姜河的想法后,姜昆和李靜民開始著手為養子尋親,
他們在報紙上登出了一則尋親公告,同時也在網上散播了消息,
一時間,外界噓聲一片,有人斥責姜河「吃里扒外」,
也有人譏諷姜昆:「看吧,別人家的孩子就是養不熟」。
但姜昆卻不這麼認為,他想讓姜河徹底解開心結,
只要找到孩子的親生父母,才能不給孩子留下任何遺憾,
為了做DNA鑒定,姜昆從河北到內蒙古赤峰一路奔波勞累,
可輾轉了很多地方、匹配了很多對父母,結果還是不成功,
雖然沒能實現尋親的愿望,但姜河也不再遺憾,更多的是感動,
他對姜昆說:「不管能不能找到親生父母,您和媽媽永遠都是我的父母,我會永遠愛你們」。
如今,姜河已經長大成人,也擁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,
但他始終記得養父母的養育之恩,盡到了孝順他們的責任,
只要姜昆和李靜民有需要,姜河都會第一時間趕到他們身邊,
女兒姜珊也成為了一名影視導演,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,
每次她忙工作無法回家時,都是姜河在幫忙照顧父母,
這讓她對這個弟弟多了幾分感激和認可,開始把姜河當成家人對待。
如果當初沒有遇到姜昆,姜河不會擁有現在的生活,
姜昆對姜河的養育之恩,是他這輩子都沒齒難忘的東西,
姜河也沒有辜負這份恩情,用實際行動回報了養父母的愛,
「你養我長大,我陪你變老」,這是一種超越血緣關系的親情,
姜昆的善舉和大愛,值得所有人敬佩,連「老對手」郭德綱也交口稱贊,
這樣的老藝術家,才真正配得上「德藝雙馨」兩個字。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