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了,韓國依然改不掉偷東西的毛病,這不,今年的申遺,韓國又鬧出了國際笑話。
事情是這樣的,前段時間,韓國又申遺了,這一次,他們偷了日本的銀質梨花瓶。
韓國的學者、專家們看見這個瓶子,紛紛斷言這是件文物,還是朝鮮時期的王室貢品。
專家給出的理由也很「充分」,因為梨花曾經是朝鮮王朝特有的標志。
搞笑的是,韓國前腳拿去申遺,后腳就被爆出這個瓶子只是近代工藝品,跟古董扯不上一點關系,更打臉的是,瓶子底部印有出廠品牌標識。
在銀質梨花瓶的底部,能明顯看見「銀質」和「小林」的字樣。
通過「小林」而字,有人順藤摸瓜,在日本找到了一家名為「小林鐘表坊」的工藝店,在這家店里,赫然有著同款瓶子。
如果不是小林二字的印章,「小林鐘表坊」的老闆或許一輩子都不知道,自己做的東西成了韓國文物,就算知道了,也極可能被韓國倒打一耙,被迫成為「小偷」。
這一次鐵證如山,韓國不得不背下這個罵名,可是在他們歷來愛偷東西的傳統中,不止一次偷了東西還罵主人,惹得苦主有苦難言。
韓國為什麼這麼愛偷他國文化?面對偷文化的傳統,他們的國民持什麼態度?
眾所周知,中國在整個亞洲的影響力都是不容忽視的,在中國的發展歷史中,多次經歷分裂和融合,最終形成一個包羅萬象的多民族國家,朝鮮在古代也曾成為過我國的一部分,後來以附庸國的身份依靠我國生活。
一直到近代史,朝鮮才徹底擺脫我國的桎梏,我國的56個民族中就有朝鮮族,這也是韓國曾是我們的一部分的證明。
韓國是從朝鮮中分裂出來的一個國家,獨立尚不足百年,但是在以文化興國的方針下,韓國自稱5000年歷史,整個亞洲但凡跟他們有過關系的東西都會被認為是他們的東西。
比如,朝鮮服飾源自我國明朝,如今,我們穿出明制漢服,卻被冠以韓服的名頭,不僅韓國人將我們的明制漢服列為自家服飾,就連一些國人也錯將漢服認作韓服,著實叫人心寒!
幾年前,演員徐凱在網上曬出一張古裝照,身上穿的正是我國明朝時期的服飾,但是中韓兩國的網友并不買賬,尤其是韓國的網友,他們嘲諷說中國只有滿清才是中國文化、漢服源自韓服等等。
沖浪達人于正站出來說話了,于正怒道:「明朝的東西賞給附屬國用過,就是附屬國的了嗎?」
于正還在評論區怒懟:「五官都可以隨意更改的人,數典忘祖偷東西不是很正常嗎?」
不得不說,于正的這番話說到了國人的心坎上。
而且,韓國男團也曾穿著明制飛魚服改良版上台表演,企圖在潛移默化中「偷」漢服。
除了偷服裝,韓國還偷了我們的端午節、四大發明、泡菜、兵馬俑、中醫等等東西,中國可以說是被韓國偷東西最多的國家。
去年,韓國明星張元英幫助韓國偷東西翻車了,這一翻車,還翻成了兩面人,被中韓兩國嚴厲抵制。
事情是這樣的,去年的時候,張元英帶著一個鳳凰發簪去巴黎參加活動,她頭戴鳳凰發簪,驕傲地說:「這個發簪是韓國的傳統手工藝品。」
然而,這個發簪的產地在中國,張元英的臉被打的【啪☆啪】響。
而且,張元英一身槽點,隨著網友的深扒,她被發現是一個地道的華人,是從山東遷居韓國的,他們一家雖然身處韓國,卻沒有跟韓國人通過婚,一家子地道的中國血統,還不用服韓國的兵役。
這下子,張元英算是把中韓兩國的觀眾都得罪完了。
韓國的明星偷中國文化也算是一個傳統了,今年,韓娛發布了一個視訊,是韓國女團NewJeans拍攝的關于韓國傳統文化的宣傳視訊,然而在節目中,他們搞出了一個「韓紙」的概念,公然偷竊我們的四大發明之造紙術。
為了讓自己的偷盜行為變得理所應當,他們還模糊概念,編造歷史,用他們的邏輯來說:因為他們造出了韓紙,所以造紙術是他們發明的,還說韓紙在明朝傳入中國。
而且,他們還企圖通過「韓紙」偷書法和名人王羲之,這次的邏輯更加可笑。
王羲之的書法,天下一絕,他的《蘭亭序》更是流芳千古,做了上千年炎黃子孫的王羲之被人說用韓紙寫字,還提出書法和王羲之都是他們的,以后的中國書法應該改名為韓國書藝。
小編實在好奇,一個東晉人是怎麼做到用明朝的「韓紙」寫字的!
按照他們的邏輯,小編去韓國走一圈,韓國的土地是不是也算小編的,也可以拿來申遺?
文化常識都沒有,還敢正大光明的偷東西,韓國的臉皮真不是一般的厚。
同樣被牽連的還有兵馬俑,韓國人覺得他們古代會燒陶,就一定會燒兵馬俑,兵馬俑頭上的發簪和面貌風格都是朝鮮特有,所以兵馬俑也是他們的。
不知道聽到這種言論,秦始皇是不是也想從棺材里跳出來打他們一巴掌?
韓國不僅這麼想了,還這麼干了,真的打算去聯合國申遺兵馬俑。
李子柒制作泡菜的視訊在外網火了之后,直接被韓國人舉報到視訊下架,因為在他們眼里,泡菜是韓國特有。
在端午節的發源都沒搞清楚的情況下,韓國申遺了「端午祭」,實則就是我們的端午節,因為韓國的這番操作,我們的端午節只能變成龍舟節,國際上也都把端午節當作韓國的傳統節日。
更惡心的是,春節、中秋節等節日,韓國都曾企圖染指。
今年的元宵晚會上,我們特意強調并展示了傳統文化和非遺項目,這波打臉讓觀眾連連叫好。
原來,韓國早就盯上了我們的元宵節,還對我們的燈會文化和傳統樂器起了覬覦之心。
韓國的操作也是相當不要臉,他打著文化交流的名義邀請自貢彩燈的人前去參展,轉身就申遺「燃燈會」,時間和習俗都跟我們的元宵節一模一樣,就連英文名也幾乎一模一樣。
中國的傳統樂器笙,韓國人買了很多,因為不會吹,還找中國人學習,等他們學會了就打算申遺,幸好這一次韓國人的算盤落空了,吳彤姐弟保護住了這個傳統樂器。
韓國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偷他國的文化?他們的國民為什麼也堅決擁護這些文化都是他們的?
從一檔綜藝節目中就可以看出端倪。
有一次,一個韓國明星在節目中說:「我們韓國有5000年歷史,中國只有4000年。」
此話一出,在場的人都忍不住皺眉,在場的日本人和印度人都覺得離譜。
面對各國的質疑,女嘉賓一點也沒覺得自己的話有問題,被懟了還一副受盡委屈的模樣,臉上寫滿了不服氣。
韓國的學者曾發表過這樣一個論點,那就是孔子是韓國的。
理由也很「充分」,中國的史書上沒有孔子小時候的事情,因為孔子小時候就是在朝鮮學的儒學,然后傳入中國。
對于韓國的學者們來說: 書上沒有的,就是我們可以發揮的。
而韓國的學生們念的史書都是這樣的學者寫出來的。也就是說,韓國人一直以為事實就是這樣,就像他們不理解中國有多大,以為走完中國和走完韓國花費的時間差不多。
坐進觀天式的教育蒙蔽了他們的眼睛,也讓他們中的很多人對國家偷東西這件事不以為恥,反以為榮。
其實,韓國因為過于依賴漢文化,也曾有骨氣的想要站起來,做出自己的文化繁榮。
韓國領導者的文化興國,就是從廢除漢字開始的。
然而這麼多年,他們發現自己根本不能擺脫漢文化的影響,韓文不搭配漢字,很容易產生歧義,韓國的本土文化基本都是漢文化的衍生物,就連他們過的節日也大多是從中華大地傳過去的,因此他們常常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。
這也是端午節被韓國人搶了之后變得不倫不類的原因。
韓國人想要研究歷史,就不得不學習漢字,因為稍微有點歷史的古籍,都是寫的中文。
或許正是這樣處處擺脫不掉中華文化的痛苦,才讓他們產生了搶奪的心思。
不得不說,自從開始搶文化,韓國的民族自信也起來了,在國際上的名聲也越來越大了。
難怪很多人說,在韓國人眼里,宇宙都是他們的!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