復旦名師陳果,因為一堂思修課紅遍全網,
尋常的思修聽起來乏味枯燥,陳果卻能將思修講的別具風味,
她的課堂總是充滿激情與浪漫,這些富有哲理的話每一句都有溫度。
網友追捧,媒體熱議,她的課比雙十一的熱購產品還要難搶,
教室早早就坐滿了人,走廊外都是慕名而來的「粉絲」,
跋山涉水只為一睹芳容,感受陳果老師的思修課,
如此受追捧的「萬人迷」老師,為什麼一夜之間跌下神壇,她究竟做錯了什麼?
一
陳果的走紅并不是意外,在網上爆火前,
陳果就是復旦大學里的網紅老師了,她的課總是被學子們瘋搶,
因為這樣的思修課實在少見,她的思修不是枯燥的念課件PPT,
她總是能引經據典,將晦澀難懂的知識淺顯易懂的講述出來,
她說: 「過去是由你的現在決定的,而未來也是由你的現在決定的,所以當下才是最重要的一刻。」
陳果長得非常優雅漂亮,她豐富的學識背后是同樣豐富多彩的人生,
陳果生在書香門第,受家庭熏陶,她從小就愛讀書,
那時崇尚「女子無才便是德」,很多小孩受限于經濟條件,壓根沒有學上,
陳果父母都是知識分子,對于學習非常看重。
看重學習但不是只關注成績,他們很少干涉陳果的愛好,
跟一般家庭不同,除學習外,家人還在教她如何直面生活中的困境:
「不要懼怕生活,沒有什麼比生活更能教人成長。」
外公告訴她:「美麗的女人太常見,要做一個有智慧的美麗女人。」
陳果果然不負眾望,她的確成了一個充滿智慧的美麗女人,
大學聯考結束后她順利進入復旦,一直讀到哲學博士,
她探索知識的道路仍未停止,她依舊在學習,
遠赴崇洋進入哈佛深造,還在芝加哥大學深度學習了心理學,
這些名校經歷讓陳果的學識更加廣博,這也就是為什麼她總能侃侃而談。
在學習的同時,陳果還在豐富自己的見識,她并不是個文文弱弱的「女書呆子」:
「我愿活成真實的自己,我自風情萬種,與世無爭!」
陳果身材高挑,濃眉大眼,作為復旦名師的她知性優雅,
但作為復旦學子,她也曾在校園晚會上跳過熱舞,
做過平面模特,翻譯過文獻書籍,出版過圖書,
陳果的青春并不是只有書本,她的青春同樣熱烈。
出國深造后,陳果選擇留在母校,她成了復旦的哲學老師,
成為老師的第一步就是將課堂變得豐富有趣,
為了探尋學生喜歡的授課方式,陳果親自到課堂上,學習其他老師上課的方式,
大量的課堂經驗讓陳果總結出來一套自己的授課方式,
比起端坐在講堂上,她更喜歡以朋友的方式跟學生對話。
學生時期的助教經歷讓陳果在講台上表現的淡定從容,
她用語言讓知識從書本上活了起來:「孤獨不是故作姿態,孤獨是一種心境,沉默未必是孤獨,孤獨沒有任何形式,那是孤獨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。」
同樣的,她也把外公從小教育她的話,教給了她的學生:「漂亮的女人到處都是,美麗的女人卻寥寥無幾,希望你能成長為擁有大智慧的美麗女人。」
對于曾經的思修課,學生是這樣說的:「我認識思修是現代十大酷刑之一。」
而現在的思修課,是學子凌晨就開始占座,是走廊上人頭攢動,站無虛席,
陳果的課究竟有怎樣的魔力,能讓人沒有座位,站著也要聽完呢?
她的課涉及面非常之廣,親情、友情、愛情、工作、事業,
正視遺憾,因為人生處處都是遺憾;
爛漫不是一無是處的,那是愛的體現;
愛他人更要愛自己,外在的華美不如內在的充實……
這些思想跟專業知識同樣重要,人的一生總是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各種困境,
你總有感到孤獨、寂寞的時候,你也總有犯錯的時候,
但我們從小都被教育要做對,不能錯,我們在生活中摸索著成長,
很少有人告訴你,遇到那些不如意的時候,該如何自處,也許這就是陳果的魅力所在。
二
陳果一直是學生心中的「網紅老師」,網絡與短視訊的發展,
讓陳果成了「網紅老師」,不是所有人都能進入復旦大學,但每個人都能通過短視訊,
接觸陳果老師的課程,尋找的當下面對困境的方法。
人們驚嘆于陳果的學識,她講課時一手插兜、一手拿著粉筆,
有時拿著話筒,有時在黑板上寫寫畫畫,隨性而又平易近人。
她在課堂上講的眉飛色舞,學生在台下聽的津津有味,
做事要有結果,但更要學會享受過程,
陳果視訊的播放量總是占據播放榜單前幾。
面對「突如其來」的走紅,陳果非常高興,
她高興于在碎片化的時代里,大家還愿意花時間來聽她的課,
她高興于自己的課程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方式,幫助到更多人。
不知不覺,陳果在網上收獲了一大批的粉絲,她接受了央視的采訪,
大家親昵的稱她為「果姐」、「果果」,這些親昵的稱呼都是她課程成功的表現,
也有人稱她為心靈導師,她說:「能給更多的人帶來心靈力量,是一件極好的事情。」
陳果迎來了更大的舞台,她做客央視節目《開講了》,
她的授課內容跟課程想表達的內容不謀而合,
她將身邊按理跟自身知識、經歷相結合,鼓勵年輕一代積極進取。
面對陳果這樣一個充滿智慧且事業成功的美麗女人,
大眾對她也有成見,三十多歲婚女博士,為什麼不結婚?
人們對大齡未婚女性總是抱有成見,似乎女性的一生不婚就是不完美。
在節目中,陳果就被撒貝寧問道:「會擔心自己作為女博士,卻嫁不出去的問題嗎?」
陳果回答的非常巧妙:「有成見的人不會喜歡我們,心胸豁達的人可以接受一切,我想我在尋找的正是后者。」
陳果的視訊在網上「泛濫成災」,不可避免的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反感,
有人稱其為「雞湯文學」,還有人說她講課脫離課本,
講的東西過于生活化,「泛泛之談」體現不出她的專業性,
還有人說她整天就是吊兒郎當的,沒有半點大學老師的樣子。
有人曾問她:「您有時像個哲學家,有時又像個老師,您覺得您到底是什麼身份呢?」
陳果回答的非常隨意:「把我當個普通人就行了。」
盈滿則虧,陳果的「爆紅」終究迎來了「反噬」,
某次綜藝節目里,陳果將「耄耋」兩字讀成了「毛至」,
讀錯字是常有的事情,再正常不過,但陳果卻因此備受質疑。
復旦名師居然連「耄耋」兩個字都不會讀?一石激起千層浪,
所有人都對她發起了質疑,惡言惡語如潮水般鋪天蓋地襲來。
質疑她的學歷,質疑她的學識,質疑她曾經的哲理名言都是「毒雞湯」。
甚至有人拿她「三十歲未婚」作為攻擊的點,
一個三十歲都沒有結婚的人,有什麼資格談論愛情?
網友由「信奉」轉為「不屑」,只因「一字之差」,
陳果的一切都遭到質疑,就此跌下「神壇」。
三
陳果做錯了什麼嗎?沒有條文規定負擔名師就得認識所有的字,
網絡讓更多地人有了在網上發聲的機會,你可以感受各種思想語言的交流,
而他的弊端也非常明顯,那些沒有自己獨立思想的人極易被煽動,
他們很容易隨波逐流,在網絡洪流中缺乏了自己的獨立判斷與思考。
人非圣賢孰能無過,讀錯字改正就好,
我們敬重讀書人,可有時對知識分子又格外苛刻。
講詩詞的戴建業老師,以段子的方式講古詩詞,
這種新奇的方式讓他立馬在網絡上走紅,難懂的古詩詞立馬變得有趣,
在戴建業老師的講授下,大家才發現,原來古人的世界竟如此有趣。
戴建業老師的魔力,在于他可以將古詩詞講得出神入化,
讓不愛古詩詞的人也沉醉其中,但很快他的平靜生活就被打破。
戴建業滿頭白發本該是退休的年紀,卻出現在各大講座及綜藝節目,
除了講課出書,戴建業還開始了賣課。
他的課有趣,可為什麼這麼大年紀如此沉醉「撈金」,
終于,有人當著他的面問出了這個問題:「您的課講得很好,但您現在一把年紀到處走穴賺錢,身上還有文人的風骨嗎?」
這樣的言論在網上有很多,戴建業紅著眼睛回答道:「如果我的妻子不在了,我要這文人風格有什麼用?」
原來戴建業的妻子得了肺癌,高昂的藥費讓他不得不「走穴撈金」,
跟「徒有其名」的文人風古相比,妻子的健康更為重要,
雖然為了賺錢,但戴建業上課從不糊弄,他盡心盡力上好每一堂課。
同樣受害的還有羅翔老師,「法外狂徒張三」憑一己之力掀起學法熱潮,
羅翔用詼諧有趣的段子普及法律知識,羅翔老師立馬成立新晉網紅。
看到大家學法的熱情,羅翔老師開通了媒體賬號,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。
可就因為一段書摘分享,他被有心人抓住了「把柄」,
原文講的是:「要珍惜德行,卻不要成為榮譽的奴隸,因為前者是永恒的,后者卻很快就消失。」
這麼一段話被網友斷章取義成了:「不要做榮譽的奴隸。」
兩撥人在評論區起掀開「罵戰」,原本一團和氣的學習區被搞得烏煙瘴氣,
無可奈何的羅翔老師只能將微博清空,并且停止更博,
而學習分享的任務也委托給了他的學生。
我們國家行業的薪資分配是不平衡的,勞動跟報酬并不一定能成正比,
明星、演員、網紅是眾所周知的高薪職業,而這些職業的門檻,
比一般技術性的崗位都要低,可大眾對他們的包容性是最強的。
袁老離世的時候,眾多娛樂明星能將「國士無雙」寫成「國土無雙」。
還有流量小生連「祝福祖國」都寫錯,但這些都能被「包容」。
明星的種種都能被包容,陳果念錯一個字卻被口誅伐筆,
名人烈士無人問津,明星接機的現場總是人滿為患。
大眾對內娛明星的包容度是前所未有的,寫錯字對于他們來說簡直不值一提,
唱歌「對口型」,演戲「吹鼻瞪眼」,工作不用做多好,有流量就行。
前有爽子偷稅漏稅、國外代孕,后有吳某某「[性·侵]未成年」,
當紅頂流塌房,星二代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,
成龍之子房祖名「[吸·毒]、獵艷」,張國立之子張默「家暴女友,兩次[吸·毒]入獄」。
劣跡斑斑的藝人坐擁名利,還有數千萬的粉絲,
名校教師卻因為讀錯一個字被頻繁吐槽、懷疑,
言論是需要多樣性的,但言論不該是盲目的。
所幸,這件事對陳果的生活并沒有實質性的影響,
她依舊在校內給自己的學生備課講課,依舊受學生喜愛。
也許她早已預見一切:「神壇就是祭壇。」
明星是用來娛樂大眾的,知識分子是用來敬重的,但大眾常常把這搞反,
追名逐利的風氣讓那些擁有名利的人擁有了更高的話語權。
陳果在網絡上消失了,但她并不是「跌下神壇」
謠言囂張,有人說她是「騙子」,還有人說她已經被學校開除了,
外界對她的猜測跟攻擊愈演愈烈,校方只得出來辟謠,
陳果依舊在校為學生上課,她也并非是「騙子老師」。
但大眾并不會關心最終的結果,大家想要的只是娛樂消遣,
熱點事件的發生會引起大眾的關注,但很少有人會關注事件的后續,
關注熱點事件背后的真相,畢竟碎片化的時代里每個人的關注度都是有限的。
人言可畏,但陳果切身的給大家上了最生動的一堂課:「思政的目標就是讓大家有一顆強大的內心,一個人最大的魅力不是如何取悅別人,而是活出最精彩的自己。」
代表者: 土屋千冬
郵便番号:114-0001
住所: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
資本金:2,000,000円
設立日:2023年03月0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