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認為結節的形成主要與氣結、痰凝、血瘀有關,其中氣結與肝的關系最密切。在我們的五臟六腑之中,肝主管疏泄,肝氣運行的正常與否,直接關系到人體氣機的升降與調暢。經常生氣或是經常生悶氣之人,更容易引起肝氣郁結,若肝氣郁結,氣機不暢,就容易出現結節。
對于這類人來說,最重要的是——疏肝理氣。
01方法一:喝陳皮橘葉茶橘葉味甘、辛、性平,入肝、肺經,有疏肝行氣、化痰消腫之功。平時性格多內向,缺乏與外界的溝通,情志不達時精神便處于抑郁狀態者,就可以喝點陳皮橘葉茶。
取陳皮10克,新鮮橘葉20克。先將新鮮橘葉揀洗干凈,與陳皮一起,放入砂鍋加水適量,浸泡、煎煮20分鐘,過濾取汁,代茶飲。
02方法二:拍膻中穴
經常按揉或拍打膻中穴可解開胸中郁結,有這類問題者,可每天拍膻中穴30~50下,力道以不痛為宜。
只有當肝氣郁結進一步發展,損及脾氣,脾胃運化失司,出現痰凝;或血行不利出現血瘀時,結節才會成形,固定一處。
所以說結節的形成,大多氣結為先,痰凝、血瘀在后。
那麼,對于血瘀和痰凝兩種情況,我們該如何調理呢?
血瘀體質調理法
面色、皮膚、口唇紫黯;舌質黯淡有瘀點,舌下絡脈紫黯或增粗;有黃褐斑、長期黑眼圈等;皮膚常出現烏青或青紫瘀斑;肢體麻木,身體局部常出現莫名的疼痛。
01方法一:通脈花果茶
取山楂15克,玫瑰花10克,月季花10克,紅花5克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