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4歲的梁伯今年體檢時,被查出頸動脈粥樣硬化和高血脂。醫生叮囑他要按時吃藥,除此之外平日也要做好飲食管理,少吃肥肉、動物內臟等。
從那以后,梁伯除了吃藥,還戒掉了以前最喜歡的肥肉,開始嘗試許多網上流傳的降血脂、軟化血管方法。但隔了半年左右,梁伯去復診,降脂的效果并不理想。
偶爾刷到一個「網紅醫生」發布的關于控血脂的食譜,視訊里指出高血脂與營養過剩有關,要想減少血管里的脂肪和斑塊,就要少吃點,尤其是晚餐ADVERTISEMENT
于是,梁伯開始嘗試不吃晚餐。3個月后,梁伯去醫院復查,看看絕食效果如何,然而結果讓他詫異:血脂指標不降反升,還查出了胃部炎癥。
原來梁伯不吃晚餐后,白天食量大增,午餐至少三碗飯,下午還會煮點面條。雖然梁伯沒有吃晚餐,但白天吃得更多了,尤其是主食的攝入,并不利于血脂控制。
在現代,不少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,可能會吃一頓、不吃一頓,比如減肥節食、少吃能延壽治病等等,少吃一頓對身體會有什麼影響呢?
發表在《營養與營養學學會雜志》,來自美國田納西大學,通過對對1999-2014年美國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的數據進行分析,共納入2.4萬參與者,在長達8年的隨訪期間,通過對比發現:進餐不規律,每天少吃一餐或兩餐,以及兩餐間隔時間較短(約4.5小時內)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風險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