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體有365個穴位,一個穴位就相當于一味中藥,因此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醫藥寶庫!
然而,由于多數人對穴位的認知非常有限,以致于一有毛病就急吼吼地服藥、打針、輸液,完全把百「藥」俱全的穴位給忽視了。
其實呀,只要我們熟練掌握穴位的「藥性」,并合理利用之,身上的很多毛病都能解決!
一、藥穴同源:一穴即一藥,經絡就是大藥庫!ADVERTISEMENT
在中醫眼中,365個穴位就好比365味中藥:有的偏于補虛,有的偏于祛邪,有的則有雙向調節作用或特殊調理作用。在調理效果上,它們與中藥有「異曲同工」之妙。因此,只要對證選取適當的穴位,就能輔助甚至替代藥物調理。
下面舉例說明:
足三里穴:益氣健脾、調理脾胃,好比白術;
陽陵泉穴:疏肝理氣,好比柴胡;
關元穴:溫中補虛、回陽救逆,好比附子;
列缺穴:宣肺止咳,好比桔梗、杏仁;
風池穴:疏散外風、平熄內風,好比防風、鉤藤。
同時,如同對中藥進行炮制加工后藥性會改變一樣,對一些穴位采取不同的調理方法亦會產生不同的調理效果。比如,針刺三陰交穴能滋陰清熱,與生地黃的功效類似,而艾灸三陰交穴則偏重于補益氣血,類似于熟地黃。
二、臨證如臨陣,用穴如用兵!
如果說,一個穴位就相當于一味藥,那麼,一組穴位就相當于一副藥。穴位調理好比上陣打仗,戰役成敗貴在排兵布陣,同理,調理效果全賴組方用穴!也就是說,穴位調理講究穴位配伍,配伍得法是基礎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