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言道:「要把骨髓洗,先從站樁起」,「百動不如一靜,百練不如一站」。
這個「站」指的是站樁,先前分享過,也建議大家先從5分鐘開始,持續增加到每天站30~40分鐘。站樁能調動全身五臟氣機,促進氣血流通。
但是有不少朋友反饋,站5分鐘很輕松,過了這個時間,到10分鐘、15分鐘左右,就會產生一種即將往后倒的錯覺,反而無法寧心靜神,慢慢放棄了站樁。
今天就教大家一種更簡單的站樁方法——坐樁。坐樁在以前內家拳里,可是不隨意教給外人的。
所謂坐樁,就是坐著就能練的樁,尤其適合身體虛弱、年老、久病、有關節炎不能久站的人ADVERTISEMENT
動作要點:
1、預備動作:正常端坐在椅子上,上身直立,腰背挺直,兩膝自然分開即可。雙手放在大腿上,可手心向下,也可以掌心向上呈托球狀。閉目凝神,神情放松,閉口自然呼吸。
2、保持預備動作做完一次深呼吸后,吸氣抬雙手到胸前,雙手十指分開,呈抱球狀態,全身肌肉放松。
3、保持雙手抱球的姿勢,注意閉目凝神,意念凝聚在雙手掌心,也可以凝聚在小腹丹田處。
別看坐樁這個動作很簡單,在做的時候,需要靜心、凝神,意念集中,ADVERTISEMENT
在靜坐的過程中,通過每一次呼吸,能調身、調心、調息,讓散亂的心神逐漸安定下來。
我們練習坐樁,目的是達到《黃帝內經》中提到「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」的狀態。
剛開始練坐樁,先從5分鐘開始,慢慢延長至20分鐘,半個小時,甚至一個小時。練完后,搓熱雙手,按摩面部幫助身體活血放松。
每天早晚可以練習一次坐樁,晨起之后空腹,或者飯后一小時再開始。
當我們練完坐樁后,渾身有發熱、微微出汗,說明體內氣血運行、經絡通暢了。
如果還出現局部酸、麻、脹、癢的感覺,說明身體在進行自我修復,甚至達到了「氣沖病灶」的效果。
最后提醒一點,如果在練習坐樁的過程中,無法靜心凝神、集中注意力,那就先不要練,也不要強迫自己練,這樣會沒有效果。
前面的坐樁,適合有恒心、有定力,能長期堅持下來的朋友,這個動作適合時間較零碎,肩頸處特別酸脹、肌肉僵硬的朋友。
從中醫的角度分析,肩頸可以說是人體最大的「十字路口」,是氣血供應頭部的主要通道,12條正經也幾乎都經過這一部位。
點擊下一頁看完整視頻